没有搜寻结果
【P-loan入门】申请私人贷款的4个「不」
香港经济因疫情所困,近日公布最新失业率数字创9年新高,其中饮食零售业成为重灾区,即使仍有工作在手,有打工仔收入大减下需要现金周转,需要依靠私人贷款度过难关。不过作为精明的借贷人士,选择私人贷款应小心以下4个在借贷时不应做的行为,避免出现严重财务后果。
(一)「不」应一次过申请多个贷款计划
贷款机构每次处理私人贷款,会向信贷数据机构查阅申请人的信贷报告,以了解申请人的信贷风险后,再决定批出贷款与否,以及贷款的条款如年期及利息,每次申请会在信贷报告作出纪录。如果贷款机构发现信贷报告中在短时间内有太多查询,会有理由怀疑申请人财政困难而拒绝申请。
(二)「不」受广告诱惑
私人贷款的广告非常吸引,除了邀请名人拍摄广告,还包括送赚五位数字的现金回赠、免入息证明、实时过数等字眼,增加申请人申请贷款的欲望。借贷广告只能作为参考,不少优惠其实有条款约束,例如借贷金额如果不够指定金额,便无法取得广告标示的现金回赠金额。申请私人贷款最重要是考虑实际需要及计算借贷成本,如有能力还款才决定申请。
(三)「不」应借贷胡乱消费
现时不少私人贷款借贷容易,只须经网上申请便能提取贷款,信用卡透支更毋须批核便能实时取得现金,吸引大家实时借贷去消费。私人贷款有利息及手续费成本,信用卡透支的实际年利率(APR)更高达三、四十厘,作为精明的理财人士应节省无谓的消费,在有实际需要情况下才进行借贷及避免申请高息贷款。
(四)「不」知贷款计划的条款便申请
申请私人贷款需要仔细留意当中的条款细则,例如还款时间表、罚息期、实际年利率及延迟还款的后果等,当了解所有条款后才申请该笔贷款。申请人应同时比较同类型贷款,计算哪个计划较为着数。最后,借贷人要确保自己必须定时还款,避免支付逾期罚款及影响个人信贷评级。
经络按揭转介今年踏入20 周年,在按揭转介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其他专业范畴,今年新加入私人贷款的相关信息,收费全免,为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完善的财务配置方案。如有任何查询,欢迎致电了解进一步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