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搜尋結果
【賣樓101】為甚麼賣樓會出現「明賺實蝕」?拆解5大隱藏開支
最近出現多宗明賺暗蝕的成交個案,其中屯門單位原業主以604萬買入單位作自住用途,最終以618萬一沽貨離場,帳面淨賺近14萬,但實際上卻是倒蝕約10萬元。賣樓出現明賺實蝕,是基於賣樓涉及不少開支,要做到賣得精明,便要考慮以下普遍出現的賣樓5大隱藏開支。
(一)支付地產代理佣金
透過地產代理沽出手上單位,賣方亦需要支付樓價的1%作為地產代理佣金支出。以618萬單位為例,經紀佣金便是6,180,000 x 1%,經紀佣金便是61,800元。
(二)有機會繳付額外印花稅
過去不少業急於求放手上單位,就連較貴稅率的額外印花稅(SSD)也願意支付,導致賣樓開支大增。根據現時稅制,轉售的物業持有期在36個月內,便要支付不同程度的額外印花稅。如果物業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,需要繳交稅率20%,如果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內轉售,要繳交稅率15%,如果在12個月以上但在36個月以內,要繳交10%稅率。如果賣出物業在36個月或以上,則毋須繳付任何額外印花稅。
(三)留意按揭罰息
銀行為吸引客戶申請按揭,會提供現金回贈優惠,加上按揭審批過程涉及不少成本,因此按揭通常設有兩至三年的罰息期保障銀行利益,如果在罰息期內出售物業,便要支付罰息。不同銀行按揭計劃的罰息期及罰息率各有差異,一般要償還貸款額的1至2%再加現金回贈,所以決定賣樓時,可參考銀行的按揭貸款信(Facility Letter),審慎計算實際罰息金額。
(四)律師費可達五位數
賣出物業涉及多項法律文件如買賣合約及樓契、查冊、釐清條文及與買方律師交涉,甚至可能要處理補契,整個過程必需由律師代為執行。律師收費一般與樓價掛勾,由數千元至一萬餘元不等。
(五)要計算買樓的成本
賣樓不但要考慮賣出物業涉及的費用,當日買樓時的置業成本亦需一併考慮,才能清楚計算自己賣樓究竟是賺是蝕。以樓價600萬二手物業為例,代理佣金便涉及60,000元,印花稅多達18萬,律師費涉及10,000元,合共額外開支已達25萬。所以一般賣樓業帳面只賺十多萬元的話,通常會出現明賺暗蝕情況。
每個物業實際情況有所不同,以上5大開支可作為參考之用,賣樓人士可根據實際情況再作比較,決定賣樓前再三計算成本無誤,便能作出精明的財務決定,為財富增值。如對按揭開支有任何疑難,歡迎透過WHATSAPP或電話(852) 319-66688與經絡按揭轉介的專家聯絡,以便獲得進一步資料。
按揭成數 | 90%按揭保險 | 非首置按揭限制 | 按揭保險
月供比率DTI | 壓力測試 | 按揭保費 | 信貸記錄 | 提升借貸力
按揭產品
H按 vs P按 | 定息按揭 | 發展商按揭 | 什麼是HIBOR | 什麼是Prime Rate
即供 vs 建築期 | Mortgage Link | 呼吸Plan
物業類型
一手樓花或現樓 | 居屋按揭 | 公屋按揭 | 村屋按揭 | 舊樓按揭 | 工商舖按揭 | 車位按揭 | 大灣區按揭 | 安老按揭
置業租樓開支
上車雜費 | 印花稅 AVD SSD BSD DSD | 印花稅一覽表 | 租約印花稅
轉按 / 加按
按揭陷阱
估值不足 | 借貸力不足 | 非首置按揭限制 | 「劏房」與「分契樓」| 做咗擔保人分手點算好 | 凶宅能否做按揭 | 銀主盤能否做按揭 | 買樓收租按揭限制
上車攻略
80萬首期可以買到800萬的樓 | 月入6萬買到900萬的樓 | 自僱人士| 擔保人和借貸人的分別 | 按揭計算機 | 查冊 | 供樓減稅 | 置業流程 | 補地價